时间:2022-12-14 18:10:41 | 浏览:2779
黄历相传由黄帝创制,故称“黄历”,主要是指导农民适时耕种,又称农历。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由皇帝颁布发行,所以又称“皇历”。其内容包括24节气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神佛诞辰、流年十二生肖运气及每个节气种植渔捞等内容。过去,长治几乎家家都有老黄历。沉寂多年之后,长治老黄历悄然上市,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民国元年的老黄历
曾经影响过我们的老黄历
长治最早出现的老黄历大约在唐朝。据史书记载,唐太和九年,木板刻印的黄历开始在长治出现。到清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的名字为弘历,为了避讳,改叫历书为“时宪书”。
老黄历几乎涵盖了历代国人的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以及相关的人文信息。透过老黄历中的诗文、物候、典故、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来解读时代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可欣赏到具有古代气息的版刻风格、翰墨山水、生活场景、纸墨特征。作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文化载体,老黄历值得收藏界去关注去研究。虽然它最初的功能只是介绍有关生肖、24节气及相关的农事与生活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时代又赋予它不同的时代特征。
老黄历的内容除以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外,多以具体指导农事、参谋生活、选定良辰吉日为主。但出于封建统治的需要,黄历内容也被涂上浓厚的迷信色彩,如选择“黄道吉日”、相面算命之类,成了活生生的历史写照。而那些与特殊历史时代密切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生活、科技军事、天文地理、文化艺术、春联谚语等,则成为体现收藏价值的渊源。黄历所记的历法,一般是以一年为限,第二年变更,如果拿去年的“黄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就一定是错误的,因此人们常用“老黄历”来形容那些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
特殊年代的老黄历为使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家仇国恨起到了鲜明的警示作用,如《大清光绪三十五年时宪书》。清代光绪黄帝在位34年,根本没有“光绪三十五年”,所谓“光绪三十五年”,应为宣统元年(1909年)。由于黄历必须要在前一年年底提前印制,而印刷部门又无法预测黄帝何时更替,所以便出现了“光绪三十五年”谬误,以致该黄历出版发行时,在封皮“光绪三十五年”上,加盖了朱印“宣统元年”加以订正。
1912年被推翻后的清朝皇室刻印了《大清宣统四年时宪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革命派的努力下,清帝接受优待条件退位,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日(1912年2月12日)颁诏退位,因此历史上并没有宣统四年。这一年(1912年)新历书中记载了这一事件并在题记中记有“北京城总都督袁世凯,南京正都督孙文,副都督黎元洪、黄兴,阎锡山,山西太原府大都督五台县人”。做了80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刻印了《洪宪元年历书》 (1915年),这些特殊年份的老黄历,生动地记录了那些特殊年份的大事件。
老黄历也记载过中国人的耻辱。如1942年由沈阳付印、长春发行的壬午年历书,是一个叫长泽千代造的日本人编纂的。虽然也有一般历书的栏目,但有一半篇幅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殖民宣传内容,其言词和画意,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文化侵略的罪证。
民国末年的老黄历
长治是老黄历24节气的根
老黄历是按照24节气来编的。24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演算表明,24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北纬30°到40°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区域。
不论是地理坐标,还是气候条件,也无论节令交替,还是农耕发端,长治都与24节气高度吻合,是老黄历24节气的根。
从地理上讲,河东、河内、河南三个区域,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精华区域,也是24节气的中心生发地。长治在三河之河内区域,24节气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华区域的长治,完全符合古地理分布的实际。近代史上的气象资料显示,不论是河东的运城、临汾;河南的洛阳、郑州、开封;还是河内的焦作、安阳、晋城,没有哪一个地域像长治一样四季分明、寒暑明显。长治是三河区域内气候最优美的地域,大有24节气舍我其谁的气概。所以,地理范围上长治是既符合地理实际,又具有节气特点的不二选择。
从水系演进上讲,24节气产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而我们长治的母亲河——漳河,虽属于海河水系,但早先却属于黄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几次重大的改道: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抗战时期的1938年。黄河改道史2600多年的时间,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而海河水系的形成时间最早为公元三世纪初的东汉末年,最迟在南北朝后期或隋代。在海河水系形成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流入当时的“禹河”。不论黄河如何改道,漳河的隶属关系是清晰的。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而言,长治的文化符号是上党门和浊漳河。后者是山水地理概念与周边地市所共有,没有唯一性。上党门有唯一性,但地域性过强,达不到国家历史的层面。至今,长治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唯有“节气之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黄历
最新出版的长治老黄历
一本老黄历 一部长治民俗史
有人说历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的祖先是最早使用天文历法的,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书发展有千年历史,蕴藏着大量的社会信息和文化符号,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历书所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册日历,出版于1949年,首次采用公元纪年,其封皮为《公历一九五零年农家历,夏历庚寅年》,图案为马拉犁杖耕田,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该农家历首页上刊登了国旗、国歌,还有国旗制作说明。1951年的“农家历”首页,首次出现了国徽图案,内容有民歌、谚语、24节气等内容。
“文革”期间,历书极具时代特色,多印有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当时流行的口号等。如1967年历书第1页至37页为毛主席语录,后边是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等,而实用的24节气、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极少。
“文革”后,老黄历按12个月24个节气来安排农事和介绍天文知识。比如,有关立秋处暑的歌词是这样写的:“立秋无雨最堪夏,万物从来只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亦难留。”这说明,立秋这一天如果无雨,作物便会歉收,而处暑下雨,作物便不容易结实。再如,“黄道吉日”这4个字。一般人只知道有赤道,而什么是黄道则不太清楚。黄历中所说的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扩展到星空的投影,黄道的圆周是360度,太阳每在黄道上移行黄经15度,就定为一个节气,一年恰好是24个节气。黄道算法与现代天文学计算方法相吻合,是合乎科学的。
由本报大文化编辑部监制的长治老黄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增加了大量的长治元素。分别是:长治神话、长治社火、长治小吃、长治庙会、长治戏曲、长治民间手工艺等等。一本老黄历就是一部厚重的长治民俗史。
作为皇权的象征,以及长治最忠实的时间记录者,长治老黄历历经千年积淀,从里到外都渗透着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记者希望长治老黄历知识能登上“上党大讲堂”,让更多的老百姓也了解历书,爱上老黄历。 (戴玉刚 )
黄历相传由黄帝创制,故称“黄历”,主要是指导农民适时耕种,又称农历。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由皇帝颁布发行,所以又称“皇历”。其内容包括24节气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神佛诞辰、流年十二生肖运气及每个节气种植渔捞等内容。过去,长治几乎家
“上一期,我们认识到了交响乐团中的「土豪金」。高亢嘹亮的小号、委婉温和的圆号、铿锵有力的长号、浑厚低沉的大号,这几兄弟组成了交响乐演出中的“核心发动机”——铜管声部,因为演奏风格多变,进而也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小型的演奏乐队。初步了解铜管乐器后
因为“海克斯科技”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海天近期可是不好过,甚至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面对如此困境,而海天集团董事长庞康始终没有露面,更是一言不发,没有对此事做过一次表态,zheye符合庞康的一贯作风,低调、沉默、闷声发大财;哪怕是连续多年身价过
我把创业比喻为攀登高山,我这一生攀登两座高山。第一座高山是创维的智能家电,第二座是进军新能源汽车。提起创维,你能想到什么?我想很多人想到的,应该是创维电视。我对创维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家里第一台彩色电视就是创维电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电动汽车发动机、iphone手机、军用航天喷气发动机、电池、卫星……,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东西,却有一个共同点:都高度依赖于稀土元素才能正常制造。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稀土?全球主要稀土产地什么是稀土稀土元素是化学
消费升级是近几年频繁被提及的理念,随着大众手中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消费升级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从厂商角度来说,除了要迎合消费升级,也要对消费者的选择进行积极的引导,而这一步,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做产品的态度。根据相关
问:你能说出西安13个区县的名字吗?答:那当然,雁塔区、莲湖区、未央区、碑林区、新城区、灞桥区……呀!不够13个,还缺好几个问:你知道这13个区县名称的来历吗?答:我连13个区县都数不全咋可能知道它们的来历不 知 道???呵 呵 哒不过这也
话说商朝最后一个王,叫纣王整天沉迷女妲己不能自拔天天酒池肉林最后被周朝取代了纣王的叔叔箕子眼看大势已去,就带着一帮人跑路逃到了朝鲜半岛建国史称“箕子朝鲜”为啥叫朝鲜呢古人觉得,这块地位置偏东太阳会先照耀这里朝鲜国名的含义就是朝日鲜明后来箕子
近两年土耳其共和国在中国很火,可能正是因为“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这句歌词,被大众所熟知。确实,可以乘坐热气球的卡帕多奇亚,白色岩石组成的棉花堡,幻光明舞的蓝色清真寺,巨型圆顶的圣索菲亚教堂,听起来就相当浪漫。事实上,土耳其也是被学者们密
作者: 澜清似乎很久以前,在我们各大国际新闻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一对冤家就已经充斥在了我们的耳畔,要不就是激战正酣,要不就是第三方出面调解,要不就是双方和谈 — 然后和谈失败继续开战.很多年过去了,一点消停的迹象也没有。我们不禁要问:以色
前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围绕耶路撒冷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先是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2000多枚火箭弹,接下来又是以色列的剧烈报复,空袭加沙地带造成数百人伤亡,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耶路撒冷”到底是什么来头?一座小小的地中海沿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坐落于伦敦城东南角的塔山之上,南临泰晤士河,毗邻伦敦塔桥,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起初是征服者威廉建造的一座军事要塞,其中心建筑称为“白塔”,高约27米,此外还有13座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一狄更
序言北冰洋(Arctic Ocean)是世界上最小、最浅且最冷的海洋,平均深度约1225m,面积约1.4×107km2,约占世界总海洋面积的4.1%,位于北极地区,被周围的水域、岛屿、欧亚大陆和北美所包围。全年均有海冰覆盖,冬季几乎被完全覆